十一,何谓“三身”、“四智”?
“三身”者,佛之法身、报身、应身。“四智”者,转六识之妄成“妙观察智”,转七识之执成“平等性智”。六、七二识转化合前五识为“成所作智”,至显发八识成自性光明之“大圆镜智”。
十二,何谓“心外求法”?
修持佛法若不从“心地”修证,明心见性入“见道”位起修者,多执相缘境外向他求,若执事着相,执理顽空,皆是心外求法,心外求法者必成外道。故真学佛者必从明心地见法性而修道,乃能后证道,成道也。
十三,何谓“我执”、“法执”?
我执是指对虚妄不实,五蕴四大和合之身认作“实我”,於本来无我中妄生执着,事事以“我”为中心,产生种种善恶分别取舍之烦恼。“法执”是指妄执一切无常诸法为实有,产生种种常见、断见。众生执着於“我”者,便有“烦恼障”,执着於“法”者,便有“所知障”。执“我”招感六道分段生死,执“法”招感三界外变易生死。
十四,何谓“见惑”、“思惑”、“尘沙惑”、“无明惑”?
见惑有“五利使”及“五钝使”。五利使即是“身见”、“边见”、“邪见”、“见取见”、“戒禁取见”。其中见取见即是执着自身之恶见为最胜,戒禁取见即是执着种种不如法之禁戒为最胜。五钝使即是“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”五种妄执。利、钝二使造业互为依附,利使造业虽显於钝使,却是由钝使而推助之。修行至小乘见道位证阿罗汉果,见惑之利钝十使便一并断尽。思惑乃是依妄情而贪求执着一切境界之迷情,是真正之三毒“贪、嗔、痴”,此乃小乘见道后入修道位断除之惑。见、思惑是粗惑,为烦恼障,见思之惑不断则招感六道轮回之分段生死。“尘沙惑”是多生多劫以来之习性妄执。“无明惑”是多生多劫以来执着之分别、取舍、作意、固妄之惑。尘沙及无明二惑也是“所知障”,此二惑不断则招感三界外之变易生死。见、思二惑为枝末无明,尘沙、无明二惑为根本无明。
十五,何谓“大乘”、“小乘”?
“乘”乃喻车乘之意,大乘能多载;小乘则少载。小乘偏於自利,大乘兼济利他,小乘能断“见、思”二惑,证悟“我空”,证偏空理地,破烦恼障,脱三界内分段生死。大乘证悟“法空”,入中道实相,破所知障,脱三界外变易生死。
(待续)
大乘心宗八十八世,禅宗六十一世衣钵弟子 毗嚧行武法难供养同修